自2017年以来,原纸价格大幅涨价,纸板、纸箱价格也水涨船高,受此影响,下游终端用户一度遭遇纸箱供应不足且价格过高 的窘境。同时,电商的迅速发展,也产生了快递过度包装、纸箱回收难度大等问题。
因此,从4月份开始,不少电商试水绿色包装,推出纸箱替代物,双十一期间,共享快递盒的大量涌现更是给纸包装行业厂带来极大的讨论。但通过调查显示,绿色包装尚未成为主流,循坏快递盒推行难度大,推广成本高,在未来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1、电商“试水”绿色包装,推行范围有限,占比仅为1%
国家邮政局发布的《2017中国快递领域绿色包装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显示:2016年全国快递共消耗约32亿条编织袋、147亿个塑料袋、37亿个包装箱以及3.3亿卷胶带,仅一年消耗的瓦楞纸箱原纸,就达4600万吨,相当于7200万棵树。
快递过度包装、快递盒材料不环保、回收渠道不畅通等问题是快递包装垃圾产生的直接原因。中国快递协会原副秘书长、驿永智库创始人邵钟林认为,“要积极从供应端转变思维,探索环保、节能的绿色快递模式。”
为此,不少电商企业开始“试水”绿色包装:苏宁于2017年4月推出“共享快递盒”行动,即在末端投递环节使用可循环的包装箱代替纸箱;京东物流发起环保行动“青流计划”,预计到2020年,减少供应链中一次性包装纸箱使用量100亿个,实现100%物流包装使用可再生或可回收材料;2017年“双11”,菜鸟开放20家全球绿仓,对快递包装进行生物降解,同步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开启纸箱回收计划。
除此之外,中车集团、客家彩印、照发包装、上海鸿润等企业也纷纷推出循环纸箱,全面代替一次性包装物。但阵仗如此之大的动作,却并未让绿色包装尚未成为主流。据菜鸟网络预测,99%的快递包装会成为垃圾,要么被焚烧,要么被填埋。
2、循坏快递盒推行难度大,推广成本高,难以发挥实际效果
在双十一期间,苏宁的“共享快递盒”引来业内极大的讨论,有行业人士认为纸箱替代物的增多将会令传统纸箱厂面临极大的考验。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不少行业人士反映,在双十一期间,收到的快递使用纸箱包装的数量与往年相比,呈现减少的状态。
但同时,“共享快递盒”的使用也能较为麻烦,很难将之作为传统沿用下去。家住南京市玄武区的齐女士表示:“快递盒颜值比较高,看着干净整洁,收货取货一步到位。但收件时必须与快递小哥当面交付,比较麻烦。”
苏宁物流共享快递盒项目负责人杨爽介绍说,“共享快递盒”是苏宁绿色包装新尝试,但实际推行过程中确也存在不少问题:有的用户反映,若将快递发送到公司,快递盒回收后不方便将商品带回家;“共享快递盒”要求当面回收,有时候不能见到快递小哥。
“快递盒循环推行难度大,主要是因为回收流程设计不够完善。”邵钟林认为,电商的物流属于正向物流,商品依次经过电商—快递公司—分拨中心—配送点—快递小哥,送到消费者手里。而实现快递箱回收循环则需逆向物流。由于设计逆向物流流程复杂,人员布局与快递箱联网调配增加企业工作难度,推行就变得困难起来。
3、纸箱替代物是破茧重生,还是胎死腹中?
此外,不少快递企业还表示,成本是个不容回避的问题。《2017中国快递领域绿色包装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中提出,在快递企业总部和基层网点问卷调查中,超过95%的受访者表示,环保包装在成本方面的压力难以承受。接受问卷调查的电商卖家中,超过64%的受访者也认为,推广快递绿色包装的关键是把成本降下来。
解决成本问题,邵钟林认为,绿色快递包装的推广可以尝试走市场化道路,引入第三方企业专业做快递盒回收共享;或在快递盒上打广告,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或设计适合全行业使用的标准共享快递盒,发挥全行业优势,来降低单个物流企业推广绿色包装中的成本投入。
“首次投入可降解绿色包装袋成本较高,很多企业不愿意大范围投入,其实长远来看,随着快递盒循环次数的增加,成本会下降。”苏宁华北区北京物流公司总经办副总经理石朋飞介绍说,例如,苏宁快递盒可循环1000次以上,大约可节约1棵10年树龄的树木,“如果电商行业都加入共享快递盒计划,一年可省下近46.3个小兴安岭的树木。”
邵钟林认为,目前我国的绿色物流发展正处在探索期,绿色包装材料研发、快递盒共享回收模式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同时这也需要全民参与,共同应对。“无论是包装垃圾回收还是绿色物流推行,政策的引导与扶持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提升社会环保意识,也要促进消费者转变观念。段艳健表示,目前京东投放了5000个绿色环保袋进行试验,2018年会投放100万个。“为了鼓励支持绿色环保的消费者,我们会进行奖励,比如说,在京东下单时选择绿色环保袋达到一定次数,就送给消费者一些小礼品。”
由此可见,尽管目前纸箱替代物的使用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对于纸箱包装的冲击暂时还不明显,但随着时间的流逝、电商的改进,其日后定将成为摆在传统纸箱厂面前的一大困难。
以上就是花都纸箱厂总结为什么说纸箱替代物冲击包装行业还为时尚早,种种迹象都表示了纸箱替代物冲击包装行业还有待提高。